孕前產前遺傳病檢測
檢測介紹
人體內的每個基因都有兩個副本,一個來自父親,另一個來自母親。如果其中一個基因副本出現突變,帶有這個突變基因的人被稱為「攜帶者」,兩個基因副本都有突變而出現的疾病稱為「隱性遺傳病」。
目前已發現超過10,000多種隱性遺傳病,而每個人平均都帶有2.8個致病的隱性遺傳病基因突變。如果夫婦雙方都攜帶有相同基因的突變,下一代會有1/4機會是患者。有很多隱性遺傳病如肌肉萎縮、血友病等都對生命有嚴重影響,而且無法治癒。
這些隱性遺傳病的基因攜帶者通常沒有病徵,甚至也沒有遺傳病的家族史。而懷孕時常規產檢也無法發現這些基因突變問題,因此基因突變世代相傳,直到攜帶者父母生出患病嬰兒才發現遺傳病的存在。
在孕前或產前進行攜帶者篩查,提前預防出生缺陷,從根本上阻斷單基因病的遺傳。產前遺傳病基因檢測可讓適婚男女及夫婦了解自身的基因情況,排除由基因導致的遺傳病生育風險。
如何會遺傳給下一代?
檢測優勢
適用對象
- 計劃生育的夫婦
- 婚前檢查
- 懷孕早期的孕婦*
- 所有表現正常,無特殊家族病史的育齡夫婦
- 有家族性遺傳病歷史的育齡夫婦
- 近親婚姻的夫婦
- 準備進行人工輔助生殖的夫婦
檢測內容
孕前產前遺傳病檢測:11種常見隱性遺傳病(3種X染色體遺傳 + 8常染色體遺傳)、101種常見及罕見隱性遺傳病。
症病名稱 | 3 種常見隱性X染色體遺傳病 |
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 | 檢測基因:DMD 攜帶率:1/30 危害性:肌肉萎縮,喪失行走能力,後期呼吸衰竭或心臟衰竭 |
乙型血友病 | 檢測基因:F9 攜帶率:1/100 危害性:凝血障礙 |
脆性X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FMR1 攜帶率:1/250 危害性:智力障礙、自閉症 |
症病名稱 | 8 種常見隱性常染色體遺傳病 |
遺傳性耳聾 | 檢測基因:GJB2、SLC26A4 攜帶率:1/16 危害性:先天性耳聾 |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| 檢測基因:SMN1 攜帶率:1/62 危害性:肌肉張力低,呼吸衰竭 |
苯丙酮尿症 | 檢測基因:PAH 攜帶率:1/35 危害性:生長遲緩,智力低下 |
肝豆狀核變性 | 檢測基因:ATP7B 攜帶率:1/90 危害性:肝臟與中樞神經系統受損 |
糖原累積病II型 | 檢測基因:GAA 攜帶率:1/100 危害性:低血糖,酸性中毒 |
α-地中海貧血 | 檢測基因:HBA1、HBA2 攜帶率:1/52 – 1/6 危害性:不同程度貧血,嚴重者胎兒宮內死亡或出生後死亡 |
β-地中海貧血 | 檢測基因:HBB 攜帶率:1/88 – 1/16 危害性:不同程度貧血,嚴重者少年期死亡 |
囊性纖維化 | 檢測基因:CFTR 攜帶率:1/25 危害性:破壞肺臟、呼吸道、腸胃道等器官 |
症病名稱 | 101 種常見及罕見隱性遺傳病 |
苯丙酮尿症 | 檢測基因:PAH |
α-地中海貧血 | 檢測基因:HBA1、HBA2 |
β-地中海貧血 | 檢測基因:HBB |
楓糖尿病 1A 型 | 檢測基因:BCKDHA |
楓糖尿病 1B 型 | 檢測基因:BCKDHB |
楓糖尿病 3 型 | 檢測基因:DLD |
鐮狀細胞性貧血症 | 檢測基因:HBB |
常染色體隱性耳聾 | 檢測基因:GJB2 |
常染色體隱性耳聾 4 型 | 檢測基因:SLC26A4 |
常染色體隱性耳聾 23 型 | 檢測基因:PCDH15 |
常染色體隱性耳聾 4 型 | 檢測基因:PCDH15 |
常染色體隱性耳聾 4 型 | 檢測基因:CLRN1 |
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 | 檢測基因:ALDOB |
糖原累積病 Ia 型 | 檢測基因:G6PC |
糖原累積病 Ib 型 | 檢測基因:SLC37A4 |
糖原累積病 II 型 | 檢測基因:GAA |
半乳糖血症 | 檢測基因:GALT |
黏多糖貯積症 IIIA 型 | 檢測基因:SGSH |
黏多糖貯積症 IIIB 型 | 檢測基因:NAGLU |
Niemann-Pick 病 A 型 | 檢測基因:SMPD1 |
Niemann-Pick 病 B 型 | 檢測基因:SMPD1 |
Niemann-Pick 病 C1 型 | 檢測基因:NPC1 |
Niemann-Pick 病 C2 型 | 檢測基因:NPC2 |
進行性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 | 檢測基因:DMD |
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 | 檢測基因:ARSA |
肝豆狀核變性 | 檢測基因:ATP7B |
中鏈醯基輔酶 A 脫氫酶缺乏症 | 檢測基因:ACADM |
極長鏈醯基輔酶 A 脫氫酶缺乏症 | 檢測基因:ACADVL |
短鏈醯基輔酶 A 脫氫酶缺乏症 | 檢測基因:ACADS |
天冬氨醯葡糖胺尿症 | 檢測基因:AGA |
高鳥氨酸血症-高氨血症-同型瓜氨酸尿症 | 檢測基因:SLC25A15 |
α-甘露糖苷貯積症 | 檢測基因:MAN2B1 |
戊二酸血症 I 型 | 檢測基因:GCDH |
Tay-Sachs 病 | 檢測基因:HEXA |
Fabry 病 | 檢測基因:GLA |
遺傳性運動和感覺神經病變伴胼胝體發育不全 | 檢測基因:SLC12A6 |
Smith-Lemli-Opitz 綜合征 | 檢測基因:DHCR7 |
X 連鎖中央核肌病 | 檢測基因:MTM1 |
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1 型 | 檢測基因:PPT1 |
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2 型 | 檢測基因:TPP1 |
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3 型 | 檢測基因:CLN3 |
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4A 型 | 檢測基因:CLN6 |
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5 型 | 檢測基因:CLN5 |
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6 型 | 檢測基因:CLN6 |
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7 型 | 檢測基因:MFSD8 |
Joubert 綜合症 2 型 | 檢測基因:TMEM216 |
Joubert 綜合症 3 型 | 檢測基因:AHI1 |
Joubert 綜合症 5 型 | 檢測基因:CEP290 |
Joubert 綜合症 6 型 | 檢測基因:TMEM67 |
Joubert 綜合症 9 型 | 檢測基因:CC2D2A |
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| 檢測基因:SMN1 |
乙型血友病 | 檢測基因:F9 |
囊性纖維化 | 檢測基因:CFTR |
眼皮膚白化病 1 型 | 檢測基因:TYR |
眼皮膚白化病 2 型 | 檢測基因:OCA2 |
眼皮膚白化病 3 型 | 檢測基因:TYRP1 |
眼皮膚白化病 4 型 | 檢測基因:SLC45A2 |
眼皮膚白化病 6 型 | 檢測基因:SLC24A5 |
眼皮膚白化病 7 型 | 檢測基因:C10orf11 |
X 連鎖遺傳眼白化病 | 檢測基因:GPR143 |
Fanconi 貧血,互補群 A | 檢測基因:FANCA |
Fanconi 貧血,互補群 C | 檢測基因:FANCC |
X 連鎖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全 | 檢測基因:NR0B1 |
常染色體隱性多囊腎病 | 檢測基因:PKHD1 |
腎病綜合征 1 型 | 檢測基因:NPHS1 |
腎消耗病 11 型 | 檢測基因:TMEM67 |
腎病型胱氨酸症 | 檢測基因:CTNS |
甲基丙二酸血症 Mut 型 | 檢測基因:MUT |
甲基丙二酸血症 cblA 型 | 檢測基因:MMAA |
甲基丙二酸血症 cblB 型 | 檢測基因:MMAB |
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cblC 型 | 檢測基因:MMACHC |
甲基丙二酸血症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cblD 型 | 檢測基因:MMADHC |
甲基丙二酸單醯輔酶 A 異構酶缺乏症 | 檢測基因:MCEE |
家族性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 2 型 | 檢測基因:PRF1 |
家族性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 3 型 | 檢測基因:UNC13D |
家族性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 4 型 | 檢測基因:STX11 |
家族性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 5 型 | 檢測基因:STXBP2 |
X 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 | 檢測基因:IL2RG |
家族性自主神經失調 | 檢測基因:IKBKAP |
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AR |
聯合性垂體激素缺乏症 2 型 | 檢測基因:PROP1 |
酪氨酸血症 I 型 | 檢測基因:FAH |
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沙勒瓦薩格奈痙攣性共濟失調 | 檢測基因:SACS |
Hermansky-Pudlak 綜合症 1 型 | 檢測基因:HPS1 |
Hermansky-Pudlak 綜合症 3 型 | 檢測基因:HPS3 |
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 2 型 | 檢測基因:ABCB11 |
四氫生物喋呤缺乏症 | 檢測基因:PTS |
Meckel 綜合症 2 型 | 檢測基因:TMEM216 |
Meckel 綜合症 3 型 | 檢測基因:TMEM67 |
Meckel 綜合症 4 型 | 檢測基因:CEP290 |
CC2D2A 相關性 COACH 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CC2D2A |
TMEM67 相關性 COACH 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TMEM67 |
Bloom 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BLM |
Bjornstad 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BCS1L |
GRACILE 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BCS1L |
Sjogren-Larsson 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ALDH3A2 |
線粒體複合物 3 缺乏症核 1 型 | 檢測基因:BCS1L |
X 連鎖少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 | 檢測基因:EDA |
Canavan 病 | 檢測基因:ASPA |
Ellis-van Creveld 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EVC2 |
脆性X綜合症 | 檢測基因:FMR1 |
常見問題
不能,常規的體檢不能檢驗隱性遺傳病基因,即使是地貧篩檢也只是從紅血球或血紅素篩查,不能檢驗基因。
需要,因為你們可能是攜帶者,攜帶者一般不會有病徵,但如果雙方都是攜帶者,便有25%機會誕下患者。
不是,如果某一方是陽性,孩子會是正常或攜帶者 (X連鎖遺傳情況除外),如果雙方都是陽性結果,攜帶同一個突變基因,孩子便有25%機會是患者。
假如雙方是陽性結果,建議可向醫生諮詢人工授孕;如選擇自然懷孕,建議可向醫生諮詢
,於懷孕16週後進行羊水穿刺,檢測胎兒基因。